邁入電動化時代后,整個世界范圍的汽車產業格局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。
近日,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 9 月份中國汽車出口數據,達到了 30.1 萬臺,同比增長了 73.9%,這也是繼今年 8 月以后,中國汽車出口第二次實現單月出口突破 30 萬臺,表現優異。
有海外媒體統計數據顯示,去年,我國汽車出口量為 20.15 萬臺,首次超過 200 萬,也因此超越韓國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,僅次于日本和德國。
除了數量增加,汽車的價格也漲勢明顯,據乘聯會數據,2018 年,我國汽車出口的均價是 1.29 萬美元,今年 8 月已經來到 1.89 萬美元。

具體到品牌和車型方面,造車新勢力中,蔚來、小鵬、愛馳等均有布局海外出口業務,其中蔚來在歐洲市場,是正面與 BBA 甚至保時捷競爭的對手。
而國內老牌車企如長城、吉利、奇瑞、比亞迪等也已經或正在將市場拓展到全球,這其中又以比亞迪表現最為亮眼。
近期,比亞迪唐、漢和 ATTO3(國內元 PLUS)正式進入歐洲市場,其中前兩款售價為 7.2 萬歐元,約合人民幣將近 50 萬,在當地已經超過了寶馬 5 系和奔馳 E 級,除了歐洲市場,比亞迪還將車子賣到了澳洲、日本等國家,且受到了當地消費者的追捧。

此外如哈弗也深耕東南亞,近日于泰國上市了國內全新發布的 H6 DHT-PHEV 車型。
可以看到的是,國產車在出口貿易方面確實越做越好,憑借著新能源的浪潮,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自主品牌讓外國消費者享受到中國制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