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熱線電話:182-1006-2835、159-1097-4236
    新聞資訊

    對華芯片再封鎖、克里米亞橋被炸,美國為什么急了?

    時間:2022/10/11 15:07:03     企業:歐洲機床與智能制造網

      這兩天有兩件重要的新聞,同樣是在10月7日,一個是克里米亞大橋被炸,另一個是美國再度對中國祭出了芯片封鎖禁令,對中國的芯片封鎖,設備限制,幾乎是全面性升級。

      這兩件事合在一起,一個是針對俄羅斯,另一個是針對中國。

      如果把烏克蘭與美國合在一起看待,那就是美國在同一天,或同一段時間之內,同時針對中俄兩國。美國為什么這么急?還是說,美國充分估算好了,美國自覺有這能力,是時候同時對中俄兩國出手?

      克里米亞大橋是一項超級工程,耗資37億美元,連接克里米亞和俄羅斯本土的唯一陸上通道。2018年完工的時候,普京還親自駕車為其剪彩。

    1665471664442038.png

      但是,就在俄烏情勢緊張的時候,被俄羅斯視為本土的克里米亞大橋被炸,而事件發生的前一天,是普京70歲的生日,針對性很強,這對俄烏之間的沖擊就大了,俄烏雙方的戰事很可能會升級。

      今年7月,俄羅斯前總統,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曾經說:如果敢襲擊克里米亞大橋,“審判日“將非常迅速且猛烈地到來。

      什么是審判日,Judgment Day?這是引用了圣經最后審判的說法,寓意著這是對人類命運的審批。也就是說,當俄羅斯引用了審判日的說法,那表示這會是一場大災難,對方會受到一個災難性的報復。

      很顯然的,烏克蘭并不在乎,美國也不在乎,才會出現克里米亞大橋被炸。

    1665471689236041.jpg

      接下來的問題是,俄羅斯是否會采取報復行動?以及,會是什么規模的報復行動?

      有人說,俄羅斯可能會扔核彈。不過,這種可能性只是增高而已,扔核彈的可能性還是很低。

      從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-1號,與北溪-2號天然氣管道被炸,再到克里米亞大橋被炸,對手采取的措施越來越激烈,也越來越不講手段,俄羅斯會采取什么樣的報復措施,就很難講了。

      目前的重點是,俄烏雙方的沖突,只要有一方越過界限,另一方也很有可能會采取同樣的報復措施。

      俄羅斯幾個可能的選項是:

      1,擴大攻擊烏克蘭的基礎設施,包括電力、水力、交通、通訊網絡等設施。這叫做以牙還牙。

      2,采取大規模的轟炸。這時候,恐怕就顧不上平民百姓的安全了。

      3,對烏克蘭的領導中心發動攻擊,也就是斬首行動。

      最新消息:從當地時間10日早上開始,烏克蘭首都基輔市中心傳出多次爆炸聲;o市中心舍甫琴科區發生多次爆炸,其中一枚導彈落在總統辦公室附近區域內;o市地鐵已停運,所有地鐵站向民眾開放為避難所。

      都說江湖恩怨何時休?但俄烏雙方的沖突只會越來越嚴重,隨時都會升級。

      “普京要打多久?  誰在拖延俄烏戰爭?”

      天然氣管道被炸,可以推論,這是美方要斷絕歐洲與俄羅斯談判的念想,斷絕俄歐和解的可能性。

    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事后聲稱:美國已大幅增產,以便向歐洲提供液化天然氣,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歐洲可以一勞永逸地消除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,從而挫敗普京將能源武器化的手段。

     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的目的又是什么?此舉肯定更加激化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沖突,這是仇上加仇。

      換一個角度來看,如果烏克蘭軍隊在這一個月來的反攻行動取得成功,烏克蘭沒有必要在這時候,采取如此激烈的手段,攻擊克里米亞大橋。

      唯一的解釋就是激怒俄羅斯,激化俄烏雙方的仇恨。

      如此激化的結果,就是讓俄烏戰爭延長下去,繼續打下去。

      冬天快到了,一些歐洲國家并不想要繼續制裁俄羅斯,想要尋求與俄羅斯和解的可能性。結果天然氣管道被炸,這條路被斷了。

      歐盟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,也已經是有氣無力,疲乏了。這時候出現了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事件,如果俄羅斯強力報復的話,又會反過來迫使歐洲與俄羅斯針鋒相對,俄歐之間的仇恨又會往上堆高。

    微信圖片_20221011145806.png

      所以,先是斷絕歐洲的念想,斷絕歐洲與俄羅斯和解的機會。然后再加碼,把歐洲與俄羅斯推向更加對立的局面。

      世局紛亂,但如果是有心人在其中,那會更加紛亂。到了今天這個地步,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已經沒有任何談判的可能,澤連斯基前幾天簽署法令,不與普京談判。

      現在只有仇恨,只有戰爭。俄烏戰爭不單單是在今年無法結束,戰爭只會延長下去。

      仇恨與報復疊加的結果,是戰禍持續,歐洲通貨膨脹延續,歐洲經濟開始破敗,資金出走。

      回過頭來看看東方。在東方也是戰爭,只是不一樣的戰爭。美國再度加碼,對中國芯片制裁。

      一個多月前,美國才出臺了限制令,禁止高端GPU芯片出口中俄兩國。才一個多月的時間,美國又出臺了更嚴格的封鎖措施,將管制范圍從原先的邏輯芯片,擴大到記憶體領域;從禁止14納米以下的高階AI芯片,往上擴大到16/14納米,包括了設備。

      這些范圍其實涵蓋了不少終端應用產品,包括高階筆電、高階智慧手機,以及商用資料中心:

      16/14nm邏輯芯片與更先進制程芯片

      DRAM 18nm與更先進進制

      NAND Flash芯片與更先進進制

      連同一個多月前的禁令,將會影響中國先進人工智能芯片,和超級計算芯片。在記憶體方面,由于中國在記憶體產業還是相對落后,因此,將會延緩中國在DRAM產業上的發展。另外,臺灣的臺積電與聯電也會受到影響。

      美方到了這個地步,幾乎可以說是全面性地對中國封鎖。但是,這里又有一些貓膩。比如說,如果是其他國家的芯片與設備,可能得不到美國商務部的的許可,如果是美國自己的芯片廠商,那就有商談的空間。

      到時候恐怕會形成美國自己的芯片可以向中國出口,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芯片就無法出口中國。這種情形也是免不了的,從2019年5月對接華為芯片禁運開始,就出現了這種情形。

    微信圖片_20221011145812.jpg

      8月的時候,美國通過了《芯片和科學法案》,這項法案規定獲得補貼的芯片廠商,不得在10年內在中國和其他美國所關切的國家,新建或擴大先進制程的芯片廠。

      那么,這一次的禁令等于是對《芯片和科學法案》的補充,也是對芯片聯盟的補充,不管是否加入了芯片聯盟,不管是否拿到了美國政府的補貼,在美國規定的項目下,不管是芯片或設備,都不能夠對中國出口,除非是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許可。

      舉個例子,就算韓國不想加入芯片聯盟,也需要在這些項目上遵守美國的規定。

      美國一個多月來,接連兩次的限制令,還是會對中國的芯片供應產生影響,包括記憶體芯片。但是這一次的影響與之前的高端芯片禁令有所不同。

      之前的高端芯片禁令,主要是影響華為,以及在高端手機產業上的發展,這一重的打擊范圍卻比較廣。

      雖說打擊范圍比較廣,但影響可能不是那么深,主要的原因是,中國在16/14納米的芯片制程上,國產化的比例提高了,這一兩年,相關設備也進口了不少。

      聽說在今年第一季度,ASML向中國出貨了23臺DUV光刻機。

    1665471789713764.png

      這可以從今年芯片的進口數量大幅減少獲得證實。今年前7個月,進口數量同比下降11.8%,約430億顆芯片。

      美方為什么這么著急呢?一個多月的時接連兩次推出禁令?這方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看。

      第一,中國在人工智能(AI)上的快速發展,讓美國擔心,害怕被中國超越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限制AI芯片對中國的出口。

      第二,中國大陸芯片國產化速度加快,芯片自制比率提高。有一個說法是,從2021年中國自身芯片的產量,對比海關的進口數據,自制率大約36%。雖然這只是數量上的對比,在高階芯片上的數量是遠遠不足。

      但是在成熟工藝上的自制率大幅提高,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
      美國看到中國這樣的表現,于是快馬加鞭,推出了范圍更廣的限制。這一次連記憶體芯片也做出了限制。

      第三,除了限制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之外,美國也想要保護自家芯片產業的獲利。

      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,為什么限制16/14納米的芯片與相關設備?為什么也限制記憶體芯片?舉個例來說,全球記憶體芯片三大廠商,三星(Samsung),美光(Micron),與SK海力士(SK hynix),除了美光之外其他兩家都是韓國廠商。

      如果美國再巧妙地運用《芯片和科學法案》的補貼,無論如何,美國都是穩賺不賠。美國政府可以給美光補貼,降低美光的成本,從而增強了美光對三星與SK海力士的價格競爭力,或是三星與SK海力士接受美國政府的補貼,因而降低對中國的投資。

      美國這一招是占盡了便宜,而且是占盡了盟友的便宜。

      第四,中期選舉快到了,拜登要先贏了選舉再說,所以才會趕在選舉之前,連續兩次,快速推出芯片禁令,好向國內宣傳,在他任內打擊中國芯片產業的斐然成績。

      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原因,這是戰略上的原因。之前的說法,“中美俄三方博弈的死結: 西烏克蘭 東臺灣, 誰是大贏家? 2022 0118”。

      美方在烏克蘭拱火,這是以戰爭的方式。美國其實也想要在臺灣拱火,只是礙于在現階段準備不足,又不愿意在烏克蘭戰場上,還沒有拖垮俄羅斯之前,貿然地又在臺海拱火,因此美國要同時面對中俄兩國的軍事壓力。

      其實,美國在今年8月,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臺的時候,不就已經試探過一次嗎?這一次只是試探,知道了中國的決心。然而美國也知道,還沒有準備好,至少要先武裝臺灣。

      所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才會先行通過《臺灣政策法》。等到《臺灣政策法》通過,積極武裝臺灣之后,才可能會進行拱火。

      既然臺灣牌在現階段不好打,那就從美國最強手的地方下手—芯片領域。

    1665471811599323.jpg

      從這里又涉及到另一方面。

      2018年3月,特朗普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,當時有多少人認為,這只是一場貿易戰而已,不會繼續深化打下去?

      2020年5月,特朗普政府又向華為祭出了零技術的封鎖,當時又有多少人認為,美國只會對中國限制高端芯片,以及EUV光刻機,其他的芯片與設備不會做出限制?

      還記得華為被美國零技術芯片封鎖之后,我們提出倡議,中國需要全面性地在半導體領域上追趕,同時也發展新的半導體技術,兩者并進。

      當時在國內,就連我們節目(文章)的留言區,一些網友的意見也不同。有人贊同,也有人反對,理由是全面發展半導體產業太耗費資源,不劃算,因為芯片產業是多國合作,中國要獨立發展,不太可能。

      而且,中國只是缺乏高端芯片,影響了高端手機的發展而已。

      從美國不斷地把中國企業與實體機構放進了實體清單中,不斷地在芯片封鎖上加碼,

    1665471827459066.png

      中國實在沒有不全面發展的理由。按照美國制裁的速度,接下來可能就是在28nm的成熟工藝上(如果還能夠制裁的話)作出限制。

      美方有什么做不出來的?只要能打擊中國,都會去做。美方會不會打擊中國,要看中國夠不夠強,如果中國的芯片產業發展起來了,美方想要限制中國、封鎖中國,也沒辦法。

      所以,偏安、茍安都不可行,因為別人不會放過你。希望這是最后一次我們做這樣的倡議。也就是這兩年大家常說的,不要心存僥幸。

      我們為什么倡議,中國可以全面性發展芯片產業?除了中國被美國全面性地打壓之外,中國14億的人口,比所謂的多國半導體合作的國家或地區總人口,都還要多,中國為什么不能夠發展半導體產業?

      中國經濟也要全面性地發展,那表示,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會不斷地增加,研發人員,工程師的人數也會不斷增加,研發人員與工程師的總人數也不會比多國合作的總人數少,憑什么中國不能夠發展半導體產業?

      唯一不全面性發展半導體產業的理由是,新一代,或是新的替代技術出來了。

      我們做一個結論:

      美方同時在東西兩方挑事,天然氣管道被炸,大橋被炸,這是犧牲、打擊歐洲的利益。在東方則是挑選了美方最為稱手的芯片領域,打擊中國。

      美方這一次是謹慎挑選,先放下臺灣牌,避免一次性在軍事上應對中俄兩國。

      然而,臺灣牌也不會太遠,按照美國武裝臺灣的可能進度,或許就在2027年之前,我們往后再續。

     

    Copyright 2005 158JIXIE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    電話:182-1006-2835、159-1097-4236
    郵件:bjsxzdh@126.com 京ICP備08002410號-2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934號
    黄沙视频在线观看www官网_抖阴极速版